光達,全名為光偵測與測距,有時也稱為飛時測距 (ToF)、雷射掃描或雷射雷達。光達是一種感測方法,用於偵測物體並繪製其距離。此技術的運作方式為:以光學脈衝照射目標物,並測量反射回傳訊號的特性。光脈衝的寬度範圍可從數奈秒到數微秒。
圖 1 顯示光達的基本原理,光線以特定模式照射,並根據接收端收集到的反射擷取資訊。脈衝功率、往返時間、相移與脈衝寬度是用於從光訊號擷取資訊的常用參數。
為何選擇光?光達相較於雷達、超音波感測器或攝影機等現有技術,其差異為何?是什麼推動了對光達的炒作?本白皮書將在長距離光達的背景下探討這些問題,而長距離光達將成為自動駕駛的重要感測器。除了自駕車之外,光達還應用於 3D 航空和地理測繪、工廠安全系統、智慧彈藥和氣體分析。
製造商正在為現代汽車安裝各種先進控制與感測功能。碰撞警示與避撞系統、盲點偵測器、車道維持輔助、車道偏離警示和主動式巡航控制,都是已建立的輔助功能,這些輔助功能能協助駕駛並自動化某些駕駛任務,使駕駛體驗更安全、更輕鬆。
光達、雷達、超音波感應器和攝影機各有其優缺點。高度或全自動駕駛車輛通常會使用多個感測器技術,在各種天氣和照明條件下,針對車輛周圍建立準確的長距離與短距離地圖。除了技術互補之外,還必須有足夠的重疊,以增加備援並提高安全性。感測器融合是使用多種感測器技術產生準確可靠車輛周圍環境圖的概念。
超音波在空氣中超過幾公尺後會產生強烈衰減;因此,超音波感測器主要用於短距離物體偵測。
攝影機是一種成本效益高且容易取得的感測器;然而,攝影機需要大量處理才能擷取有用資訊,並且強烈依賴環境光線條件。攝影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是唯一能夠「看見顏色」的技術。具有車道維持輔助功能的汽車,使用攝影機來實現此功能。
光達和成像雷達具有廣泛的共通和互補特性,可以繪製周圍環境,並測量物體速度。我們將這兩種技術分成幾個類別來比較: